8月15日,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马坚董事长、秦汉军总经理、学术委员会主任柯伟院士、委员章晓斌等出席了本次会议。柯伟院士主持主持会议。
会上,秦汉军总经理致欢迎词。会议听取了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揭敢新年度工作汇报,并进行座谈交流。委员们对实验室年度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会议认为,实验室作为国家级科研机构,必须关注国家战略布局,如制造强国战略、工业强基战略等,要根据国家战略布局,梳理目标产业,以环境适应性技术为核心,考虑继续开拓产业领域,如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国家重点产业领域。委员们强调实验室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自然环境试验站、技术标准和基础数据三方向。自然环境试验站,特别是湿热和干热气候基准站,要加强建设,实现远程管理和在线数据传输;技术标准要向建设实验室自有标准体系发展,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工作;基础数据要关注大数据,实验室的基础数据库系统要向大数据发展,通过与专业机构的合作,对基础数据进行挖掘、建模、仿真。此外,委员们还就实验室提出的争取建设装备环境适应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出了宝贵意见。
马坚董事长在总结发言中对实验室年度工作表示肯定。他对实验室提出四点要求:一、放水养鱼,学习德国的弗朗霍夫协会,走高技术、高门槛道路,实验室必须能够站在国家高度,为国家建设发挥作用;二、技术模式和商业模式并存,科学家与企业家结合,不能只依赖自身现有的能力,要借助外力,将有什么资源就做什么事的思路,改变为市场需要什么就去配置资源的思路;三、提高水平和质量,要与国际接轨,与高水平接轨,在所从事的细分领域做深做强,争取具有国际影响力;四、发挥对公司的引领作用,带动公司其他产业发展。
本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实验室的战略规划,对实验室深入创新运作模式,落实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促进实验室更好的发展打下基础。